大批猶太人最早是在唐代(約公元8世紀前後)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境內的,此後也有從海路來到中國沿海各地再進入內地的。盡管少數學者認為猶太人早在漢代,甚至周代就來到了中國,但均無確鑿的考古發現予以佐證。猶太人進入中國後散居許多城市和地區,直到宋朝才出現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開封猶太社團。
北宋時期,一批猶太人來到了當時的都城東京(今開封,以下通稱開封),受到宋朝當局的友好接待,被允準歸依中國,可保持本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,並定居在開封。此後他們在居住、遷徙、謀業、就學、土地買賣、宗教信仰、通婚等諸方面均享受與漢族同樣的權利和待遇,從未受到歧視。
在這樣一種安全穩定寬松的環境中,猶太人很快便顯示出經商理財的才能,在商業貿易領域取得了成功,成為開封一帶的富有階層,同時他們的宗教活動也日趨活躍。1163年,開封猶太人在鬧市區建起一座猶太會堂。
百余年後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,猶太會堂得到重建。到了明代,開封猶太社團進入其鼎盛時期,已有500余戶,約4000-5000人。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在不斷上升。當時開封猶太人中有經過科舉之路進入朝廷或到州縣當官的,有通過經商辦實業而成為富商巨賈的,有技藝高超的工匠和勤勞致富的農夫,也有少數醫師和職業神職人員。
也就在這同時,他們不知不覺地同化于中國儒家文化的主流之中。他們參加科舉制度下的考試,改希伯來姓名為漢人姓名,習用漢文漢語,開始與外族通婚,穿戴中國服飾,按照中國的習俗慣例待人接物處事,而本民族的傳統習俗卻逐漸淡化了。1642年,因黃河決堤,整個開封城被淹沒。猶太會堂也被沖垮,許多經書散失。
隨後開封猶太人雖于1663年再次重建猶太會堂,並找回了一部分經書,但此時開封猶太社團總人口已不到兩千。到17世紀後,開封猶太社團事實上已與外部猶太世界失去了聯系。到19世紀中葉,開封猶太會堂已成一片廢墟,開封猶太人已經多年沒有拉比,不能讀希伯來語,宗教儀式也已停止。
也就在這前後,西方傳教士們“發現”了開封猶太人後裔,並隨即在歐美掀起了一股研究開封猶太人的熱潮。上海的猶太人也試圖幫助開封猶太人後裔恢復猶太傳統,但均未能成功。最終,開封猶太社團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。
猶太人何時來到中國?他們來自何方?